中国产经观察消息: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由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共同指导的2023产业技术创新——数字产业人才交流会于7月31日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区南岛1号上海滴水湖洲际酒店会议中心线下举行,助于深度耦合人才供需,实现东西部产教融合互联互通、共享共建、互补协同发展。
本次“聚焦数字产业人才供需关系,搭建产教融合东西部协作平台”主题会议,汇集东西部数字产业人才,凝聚智能制造产业国际智慧,共同寻求产教融合之理。
一、数字产业大咖云集,共商产教融合大计
本次会议邀请包括政府、院校、企业等产学研用各方领导专家及代表,会议规模约300人,其中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等院校机构100余家,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机构约50家,旨在搭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能人才交流平台,促进国际间、东西部区域间产教融合深度协作,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稳定就业、实现人岗对接、实现共同贯标共同培育的“西培东用”技能人才培养和就业协作模式,为培育长三角区域创新经济、输送数字产业转型升级技能人才贡献力量。
会议中,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授世界技能大赛(上海)研究中心主任徐滕岗教授,做《基于产教融合背景的世界技能大赛》的主旨演讲,向我们详尽介绍了世界技能大赛历史、特点、6个分区、63个项目等内容。还基于产教融合背景对世界技能大赛发展趋势做出预测:信息技术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促进着各行业前进的步伐。世界技能大赛竞赛项目并非固定不变,将由稳定转变为动态,从可预测转变为灵活多变,不断适应劳动力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世界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和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数控车项目裁判长宋放之教授,着重论述了通过参加世界技能大赛,选手的质量和精品意识显著加强,与时俱进的理念显著加强,教师的技术水平极大地提高,教练团队人员结构得到改善,推动教学资源转化、促进教学课程开发、强化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选手的装备水平、职业素养、选择刀具和确定切削参数的能力,有助于教练和选手找到了合理训练的方法、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进而使学校培养出高质量人才参与到产教融合中。
二、瞄准产教融合热点,探索东西协作新路
本次会议中“数字制造教育领域学科设立开展情况”、“数字制造产业领域普及应用情况”、“数字制造产教融合期待与需求方向”等新颖话题云集,紧跟智能制造时代发展大潮,瞄准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热点议题。参会专家学者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将围绕大力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创新,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抓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通用人工智能、依托数控、增材制造等数字产业前瞻布局,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通过国际合作培养产教融合人才,探索东西部数字制造产教融合协作新模式等内容进行探讨。
联合国训练研究所上海国际培训中心吴玉刚副主任,立足产教融合国际视野,指出产教融合国际合作可以提升人才国际竞争力,能够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具有国际前沿技术和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通过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同时也能够提高在全球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通过国际交流和合作,能够加深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了解和互信,但进国际关系的发展。并分享了上海电机学院成立“德国研究中心”、“中德莱茵产业创新中心”、大连信业达中日产教融合教育基地项目等产教融合的国际合作案例,鼓励东西部数字制造产业融合相关企业、高校重视国际合作力量。
上海市增材制造制造业创新中心主任、上海市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会副秘书长吴晨涛,希望后续能有更多机会牵头长三角产业资源组织东西部校企合作对接的活动和项目,实现协作互补,共享共建、人岗对接工作。吴老师分享了增材制造业制造业创新中心常态化国际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搭建、工程技术研究赋能现代产业—智能网联汽车、医工结合赋能现代产业—数字医学等相关案例,提出聚焦高端制造业应用型技能人才供需关系,贯彻深化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改革和上海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战略等 “产业集群+教育集群”产教融合创新发展新思路。为东西部现代产业产教融合构建指明方向,应巩固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现代产业基础,强化创新基础、就业基础、要发展先生存产业集群支撑,重视提升复合型技能人才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瞄准协同育人、协同贯标双元核心。
三、构建多元交流平台,对接人才培育供需
本次会议分为主会场与平行会场,设立产教融合东西部捐赠仪式、专家主题演讲、分会场报告、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热点议题沙龙活动、产教融合东西部校企集中对接会、线下参观创新中心等环节,采用线下会议形式,为政府、院校、企业等产学研用主体搭建高水平的产业技术创新——数字产业人才交流平台,加强对新型工业化过程中产教人才培养、产业数字化转型、产教融合供需对接等问题研究,促使东西部数字制造产业融合经验学习共享,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促干,协同强化数字制造理论阐释,谋划人才培育思路举措,丰富产教融合工作抓手,缔造参会主体深厚友谊。
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学习发展高级经理李亚伦,做《人才 创新 能源趋势》主旨演讲,就能源趋势、创新和人才3个主题结合特斯拉的实际情况进行分享,让我们了解到特斯拉在新能源和技术创新方面的布局。而后分享了上海电力大学与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合作案例,学校通过打造一条“学历+技能”双提升的“双元制”职工继续教育培养道路,建立满足企业需求的课程体系,结合公司实际岗位进行相应工种的实操学习,并以生产班次为基准实行弹性学制,项目以成果为导向,将理论学习与技能培训有机衔接,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道路。双方成功开展了纵向贯通(企业需求—政府资助—学校服务的政产学协同机制)和横向融通产教融合合作模式的有效探索,已被评为教育部产教融合典型案例,入选2022年度“中国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库”。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工业4.0项目裁判长袁海嵘大师,从数字化以及先进工厂的背景、数字化工厂架构以及人才需求、智能制造工程人才认证体系递进内容中,让我们了解到世界知名品牌西门子对人才的培养。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建立了人才培养建设目标—构建全生命周期培养体系,通过专业建设咨询、专业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养、人才培养认证中心、实习就业六个环节打通学校与企业供需通道,并将西门子智能制造工程人才认证体系落地实践,为智能制造时代下的工程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和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裁判长李瑞峰教授认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智能产品需要智能服务,智能制造与智能服务的关键是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在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研发和应用需要大量的机器人专业技术人才,应鼓励重点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探索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良好对接,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切实为机器人企业输送培养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实现产教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责任在肩,使命光荣。本次参会领导、专家、学者借助本次交流会平台互通互鉴长期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经验,统筹东西部人才、技术、经验等资源,为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升级、东西部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等具体环节谋实事、出实招、解难题。主张加强东西区域协同、校企深度合作,共同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提升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编辑: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