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织锦女工使用传统织锦机进行“西兰卡普”制作。
当日,数十名织锦女工在湖北省来凤县龙凤文化中心广场现场进行“西兰卡普”制作,普及非遗文化。
“西兰卡普”是一种土家族织锦,其技艺历史悠久,以麻、棉纱为经,以多色彩的粗丝、毛绒线为纬编织制作。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加强对“西兰卡普”的保护与传承,围绕“西兰卡普”传统技艺打造文化旅游产品,促进土家族传统技艺传承,助力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10月24日,工人在贵州王老吉刺柠吉惠水基地饮料灌装车间内工作。 刺梨是一种贵州本地特色水果,近年来,贵州省惠水县依托“广东企业+贵州资源”合作模式,助力贵州刺梨原汁、物流、包材、罐装等十余家生态链企业发展。截至2022年底,贵州刺梨种植面积达210万亩,带动20余万群众增收致富。 新华社记者 胡智轩 摄 [阅读]
10月21日,在江苏射阳县洋马菊花节,市民在游玩拍照。 近日,2023中国·射阳第七届江苏菊花文化艺术节暨第二十八届洋马菊花节在江苏射阳县洋马镇举办,吸引游客前来赏花游玩。 洋马镇有着60多年菊花中药材种植及加工历史,全镇菊花种植面积近4万亩,聚集菊花加工企业60余家。近年来,洋马镇用菊花经济撬动乡村振兴,让苏菊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的致富花。 新华社记者 柳文惠 摄 [阅读]
10月14日,游客在重庆市将军村一处田间艺术景观游玩参观。 近年来,坐落在重庆市璧山区七塘镇的将军村与重庆本地的艺术院校、美术学会碰撞出“艺术乡建”的思路,在村内打造艺术区,并配套建设餐厅、咖啡馆、民宿等食宿设施。艺术美化村落,产业加快振兴。如今,将军村已摇身一变成为远近有名的旅游“网红村”,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前来游览参观。 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阅读]
10月7日,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小张各庄镇南青坨村一家红薯种植合作社的社员在田间收获蜜薯(无人机照片)。 金秋时节,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的农民抢抓农时收获红薯新品种蜜薯,田间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近年来,当地政府引导农民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因地制宜种植蜜薯、烟薯等营养价值高、口感好的新品种红薯,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