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2025年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北京正式拉开帷幕。作为全球科技界凝聚共识、交流思想、深化合作的重要平台,论坛围绕人工智能与未来产业、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医工融合下的同一健康新范式、开放科学与全球合作等议题。相关组织在论坛期间发布五大成果,描绘人工智能驱动下的全球创新生态,擘画科技助力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图景。
聚焦前沿技术 推动学术交流
本届论坛充分突出学术底色,旨在汇集各领域前沿科技成果,打破技术壁垒,推动学术成果加速转化为市场应用,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系列挑战谋求破解之道,为人类未来福祉贡献更多科技力量和全球方案。
聚焦前沿领域,强化基础学科在应对全球问题语境下的重要地位。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中国化学会(CCS)发布了《2025年IUPAC全球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包括交叉光刻体积打印、碳点、纳米链基生物传感器、合成细胞、单原子催化、热凝胶高分子、增材制造、用于结构解析的多模态大模型、直接空气捕集以及电化学碳捕集与转化。
“年度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这一全球性活动由IUPAC联合中国化学会、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化学学术组织自2019年起共同发起,遴选全世界范围内具有巨大潜力的创新技术,以此来改变全球化学与工业界格局,推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2021年起,“年度IUPAC全球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在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期间连续发布,汇聚了一批有望为化学及相关领域开辟新机遇的科技前沿成果,展示了化学及化学家在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方面的战略性与创新性贡献,有效推动了新兴成果的商业化应用和技术转移,为相关学科的探索与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2025年度入选的十大新兴技术涵盖能够应对气候危机、推动可持续供应链转型,以及为人类健康提供创新解决方案的前沿技术,为可持续发展目标3(良好健康与福祉)、7(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13(气候行动)的落实指出了极具前瞻性的科技路径。
除发布成果聚焦前沿科技,本届论坛平行论坛设置上也关注具体科技方向,如具身智能、仿真技术、绿色氢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同一健康等,积极推动学术交流与成果转化。
贡献科技方案 共谋持续发展
数字技术在促进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方面的重要作用已形成全球共识。在可持续发展目标11(可持续城市及社区)、13(气候行动)、14(水下生物)、15(陆地生物)所对应的通过生态行动构建可持续未来的实现路径方面,数字技术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本届论坛立足人工智能这一全球科技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旨在用科技回应时代关切,为加速国际科技创新协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AI智慧。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发布了《全球尺度可持续发展科学监测报告(2025):地球大数据视角下的十年进展》,报告汇聚全球21个国家、40余家科研机构与国际组织的专家智慧,历经多轮国际国内专家评审,基于全球尺度高时空数据产品,采用创新性科学方法,对2015年以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十年进展进行多维度科学体检。

报告显示,全球可持续发展整体进程远低于预期,形势十分紧迫。在监测的18项指标中,仅SDG6.6.1“湿地面积”全球整体处于阶段性(2015—2022年)“无净损失”的状态。报告指出,中国、加拿大、巴西、挪威等国凭借在生态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等领域的积极行动,成为排在全球前列的“正向贡献者”,其中中国15项指标平均贡献度5.84%,居全球首位。
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开放科学与全球伙伴专委会(CCOS)、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贯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十年行动计划,共同发布《开放知识与数据共享平台Open for Science》成果,平台对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开放科学框架,已实现六类核心开放知识获取,并具备深度知识发现、每日科讯头条推送等功能,成为全球互联、开放互操作的科学基础设施网络中重要组成部分。

本届论坛凝聚业界专家学者共识,推动构建可行方案,放大合作协同效应,描绘可持续发展的生动蓝图。
技术赋能产业 协同创新格局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是打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关键链路,本届论坛期间,相关组织发布的成果给出了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实用指南”。
智能制造是国民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的基础,是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人工智能技术与氢能产业的融合正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已在产业链多环节展现出规模化落地潜力。
国际智能制造联盟(ICIM)发布了《智能制造用例模板》及《智能制造新技术应用指南》两项团体标准,为有效推动制造业IT领域的技术集成提供了可行路径。《智能制造用例模板》涵盖智能制造用例模板的发布、保存流程,智能制造用例模板填写指南,指导用户编写、存储、使用用例管理库等内容,为领域从业者提供了手边的“实用手册”,为协调智能制造用例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更为智能制造的规模化、协同化发展筑牢了基础;《智能制造新技术应用指南》包含了以人工智能、边缘计算、云计算、数字孪生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场景与应用路径,助力加速新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落地应用,为智能制造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核心动能。
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IHFCA)发布《AI技术在氢能领域的应用研究》成果,从全球视野下的AI+氢能实践、AI驱动氢能产业链的智能化升级、技术融合的挑战与解决路径、AI技术在氢能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氢能场景应用的扩展、国际协同与标准化建设等方面,总结了AI+氢能的当下实践,并就AI技术如何破解成本、效率与协同痛点,推动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给出了实用建议,旨在协助技术开发者、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及政策制定者作出科学决策,助力氢能产业的智能化、规模化发展。
盛会虽有时,创新无止境。五大成果所蕴含的技术共识与创新思路,将为破解全球共性难题提供科学决策支撑。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将继续促进各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携手合作,发挥凝聚全球科技界智慧、促进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深化全球科技治理、引领全球科技发展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激发新兴科技领域增长活力,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贡献更多开放合作力量。
编辑 | 王宇
数字地球、大数据和AI促进可持续发展:《数字地球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倡议》在2025年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期间发布
10月28日下午,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主办的数字地球支撑可持续发展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京召开。论坛于2025年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2025 WSTDF)期间举办,聚焦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强劲需求,面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地球科学交叉的前沿领域,旨在以数字地球技术发展为引擎,消融数据与技术壁垒,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进程。 开幕式 论坛吸引了来自19个国家的科研机构和高校学者... [阅读]
2025年海南自贸港公民科学素质大赛线下团体赛落幕
近日,2025年海南自贸港公民科学素质大赛线下团体赛落下帷幕。本次大赛由海南省科协、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海南省教育厅、海南省民政厅、海南省总工会联合主办,海南广播电视总台青少频道、海南高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 本次大赛自7月启动以来,构建“网络赛+线下团体赛”赛事体系,实现科普覆盖广度与参与深度双提升。7月7—8月7日,网络赛率先火热开展,全省累计... [阅读]
2025第五届复杂系统可靠性科学与工程国际会议在京举办
10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简称CICC)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CICC可靠性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可靠性与环境工程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杭州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创新学院)、深圳市为民可靠性系统工程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承办,厦门蓝威可靠性系统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协办的2025第五届复杂系统可靠性科学与工程国际会议在北京举办。本届会议以“智能可靠 &... [阅读]
2025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北京赛区赛事活动落幕
10月16日下午,2025年北京市创新方法大赛擂台赛暨颁奖仪式在北京市顺义区举办。本次活动以“创新驱动发展,方法智赋未来”为主题,由北京市科协、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共同主办,北京市科协创新服务中心、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北京企业技术开发研究会、北京市顺义区科协等单位承办。 赛事工作自今年8月启动以来,吸引了来自北京地区76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