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查看详情

六安金安:吹着空调把田种 秧苗住进“小高层”

来源: 人民网   日期:2024-06-30 17:22:37  点击:2233 
分享:

六月的六安,午后气温动辄爬到30℃以上。

在六安市金安区木厂镇石闸村,乡村道路旁两座巨大的厂房格外显眼,3层楼高的机械架上,绿油油的秧苗正坐“电梯”轮流到厂房顶部晒太阳。

坐在基地空调房里,育秧基地负责人高宗奇拿出手机,轻轻一点,不出30秒,育秧基地顶部遮阳棚就关上一半,两侧水帘同时喷出细密的水珠给秧苗补水降温,“我们工厂条件不错吧!”高宗奇笑着说。

条件不错,自然不是指庄稼人吹着空调就把地种了这么简单。

近年来,无人机播种、打药,麦子机械化收割,秸秆打捆等农业机械化作业方式逐渐普及,为农民打开增收增产的致富之门。高宗奇是农业机械专家,一门心思忙着为秧苗进田的“第一公里”寻找解决方案,“育秧是水稻机插秧的源头,立体水肥药一体化循环运动式育秧机,可以解决传统大田人工育秧占用土地多,播种施肥不均匀等问题。”说话间,高宗奇打开滴灌设备,育秧机管道立刻冒出黄豆大小的水珠为秧苗均匀补水。

通过专用软件,育秧工厂技术员可以远程操纵遮光帘、喷淋系统、通风系统,让秧苗保持在23至26℃、50%至70%湿度的最适宜生长环境中,此前人工育苗程序繁琐、水肥精度难以控制的问题都被解决。

“目前工厂里有20台设备,每套设备14层,全部开动一批次可以为3000亩水稻育秧,效率是田里育秧的7到8倍。”高宗奇算过一笔账,通过精细化管理,每盘秧苗在水、肥、药、人工等方面可以节约成本2元,每亩水稻仅在育秧环节就可以节约40元到70元,以此为带动,育秧基地每年还可为周边两个集体及周边农户带来约40万元的经济效益。每批育秧结束后,育秧工厂还可以培育豆芽菜、食用菌等,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相关新闻

  • 青年托举人才国情研修班在大连举办 青年托举人才国情研修班在大连举办

    6月18-24日,青年托举人才国情研修班在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举办,近两届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的54名青年科技人才参加研修,中国科协专职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庆海出席开班式并作动员讲话。   研修班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杨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咨询委员会秘书长高瑞平,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主任许倞围绕科学道德和科学家精神、当前科技发展形势等内容作专题辅导报告;邀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国防大学教授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引导... [阅读]

  • 山东省科协赴五省开展工作调研 山东省科协赴五省开展工作调研

    为做好山东省科协“十五五”规划和2025年预算项目库设计工作,6月17-21日,山东省科协有关负责人分别带队到河南、江苏、安徽、湖南、四川等五省调研,并与五省科协开展专题交流。 调研组与五省科协深入座谈交流了近年来的主要工作亮点、工作开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打算,重点了解了五省围绕大局持续深化群团改革、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工作思路、强化资源集聚培育工作品牌、发挥系统优势组织实施重大项目、精准对接服务市县科技创新、强化阵地基础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的思考谋划、项目设计和实施成效情况。... [阅读]

  • 2024年第六期中国科技会堂论坛聚焦深空探索 2024年第六期中国科技会堂论坛聚焦深空探索

    6月22日,由中国科协举办的2024年第六期中国科技会堂论坛在京举行。本期论坛以“深空探索瀚海翱翔”为主题,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四期)总设计师于登云,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上海市航天测绘遥感与空间探测重点实验室主任童小华作主题报告。国家天文台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李菂、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贾世锦参加主旨交流。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中央企业约140位领导干部出席论坛。 于登云以“我国月球探测创新实践与未来展望&rdquo... [阅读]

  • 第12届亚洲炎症性肠病组织年会(AOCC 2024)举办 第12届亚洲炎症性肠病组织年会(AOCC 2024)举办

    6月14—16日,由中国抗癌协会(CACA)肿瘤肠病学专业委员会、亚洲炎症性肠病组织(AOCC)主办的第12届亚洲炎症性肠病组织年会(AOCC 2024)在西安召开。 本次大会以“面对炎症性肠病的挑战”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德国、葡萄牙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名消化病领域专家代表出席会议。与会代表聚焦炎症性肠病(IBD),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讨论临床治疗的最佳实践以及交流亚洲各国在IBD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