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复原、现代化展陈、实物展示......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的陶寺遗址博物馆于今日正式开馆,展出陶寺出土文物230件(套),全面展示距今4300年到3900年陶寺文化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
馆内设有“文明蕴化”“煌煌都邑”“早期国家”3个基本陈列单元,“陶寺考古”“临时展陈”2个专题展览和1个特色沉浸式数字展。
陶寺遗址博物馆大厅。人民网 张超宁摄
据了解,陶寺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型聚落遗址,发现于1958年,正式科学发掘则始于1978年,迄今已有46年,先后出土各类文物5500余件,取得许多突破性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四大早期都邑性遗址”之一,陶寺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重要支点,是早期中国的代表性遗址。
“今天共集中展出230件(套)珍贵文物,陶寺遗址出土的核心文物‘龙盘(彩绘蟠龙纹陶盘)’也在其中,”陶寺遗址博物馆讲解员李思敏介绍,陶寺遗址共出土龙盘4件,纹饰均是蟠龙。陶寺龙纹为探索中华民族龙图腾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彩绘蟠龙纹陶盘。人民网 卢鹏宇摄
在“煌煌都邑”陈列单元,展馆利用数字复原、现代化展陈与实物展示等多种手段,向观众展示4000多年前探索宇宙的天文设施——观象台、圭表、铜齿轮、沙漏,陶寺先民们推算节气、制定历法,已经有了一整套年、月、日、时的计时系统。
陶寺遗址博物馆的观象台复原场景。人民网 张超宁摄
陶寺遗址出土的圭尺。人民网 卢鹏宇摄
在“早期国家”陈列单元,规模空前的城址、气势恢宏的宫殿、秩序井然的分区布局、考古发掘的“仓储”窖穴、等级分明的墓葬跃然入目。“研究发现,陶寺文化时期已经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划分,初步具备了早期国家的形态。”陶寺遗址博物馆讲解员曹慧惠介绍,陶寺遗址出土的包括陶、玉、石、漆、铜等各种材质的礼仪用器,也表明在距今4300多年前,陶寺的统治者已经“以礼治国”,初步形成了礼制与礼乐文明,这是陶寺文明最大的特点之一。
陶寺出土的各类彩陶器。人民网 卢鹏宇摄
在优厚的物质条件基础上,陶寺先民们开始追求“艺术之美”,展厅里,铜蟾蜍片饰、绿松石镶嵌腕饰以及造型各异的陶器、玉器、漆木器集中亮相,部分陶器及漆木器器表之上被绘以各式各色纹样,彰显着陶寺先民纷繁多彩的物质生活与对精神文明的追求。
陶寺出土的各类绿松石和玉石饰品。人民网 张超宁摄
11月9日上午,中国照明学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照明科学技术大会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中国照明学会理事长刘正雷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照明学会、省市照明学会有关负责人,中国照明学会分支机构负责人,大会赞助商、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单位代表500余人参加大会。 开幕式上举行了《中国照明大百科全书》启动仪式,并颁发了中国照明学会科普教育基地(2024—2026年)证书和第二届中国照明科学技术大会贡献单位证书。 大会主题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照明学会名誉理事长江风益作... [阅读]
11月8日,2024国际工程大会在浙江台州开幕。来自41个国家的50个国际科技组织、国际(国家)工程组织的相关负责人与机构代表,海内外工程科技领域的院士专家,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奖获得者代表,以及有关全国学会、知名高校、工程技术领域企业代表和工程师代表们齐聚一堂,交流分享前沿工程科技、展望人类社会未来发展。 浙江省副省长柯吉欣,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兼国际合作部部长、中国工程师联合体副理事长兼联席秘书长罗晖,第十三届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浙江省科协主席姒健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夏... [阅读]
11月7日,由中国通信学会、宁夏科协、宁夏通信管理局联合主办,宁夏通信学会、宁夏海归创业联合体承办的2024中国科协海智专家服务团宁夏行暨人工智能产业技术交流学术活动在宁夏银川举办。宁夏通信管理局、中国通信学会、宁夏科协、银川高新区党工委等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 活动期间,中国通信学会与宁夏科协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开幕式上还举行了宁夏海归创业联合体顾问专家聘任仪式。 学术交流环节,中国科协海智特聘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朱文武,中国科协海智特聘专家、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于... [阅读]
11月2—4日,2024中国航空产业大会暨南昌飞行大会在江西省南昌市举办。国内航空领域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共1500余人齐聚南昌,共同探讨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话题。 大会开幕式上,省委副书记、省长叶建春宣布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周新民,中国商飞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贺东风,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李红军致辞。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暘、副理事长殷时军,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向巧、王自力等院士专...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