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智能建造装备,交通工程建设作业更精准、质量更可靠;搭载智能交通系统,事故发生减少、交通更顺畅;依托智能设计算法,线路更合理、出行更绿色……“人工智能+交通运输”改变着生产生活方式。
近期,交通运输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围绕技术供给、场景赋能等4方面部署16项具体任务,并提出到2030年,智能综合立体交通网全面推进,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总体水平居世界前列。
助推示范通道通行效率提升20%左右
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根基在于坚实的技术支撑。意见聚焦应用技术攻关、智能产品创新和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建设三大方向,加大关键技术供给。“强调加大关键技术供给,旨在打通从技术研发到产品应用的创新链条。”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王云鹏说,特别是明确提出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通过构建涵盖各类高质量数据集、算法库和工具链的“交通大脑”,为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统一的模型能力支撑,从而促进技术共享与协同创新。
近年来,交通运输领域大模型建设提速。国家层面,今年8月,由交通运输部指导组建的交通大模型创新与产业联盟成立,目前已汇聚50多家行业龙头企业、人工智能公司及相关高校院所,梳理出860个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企业层面,中国物流集团发布“流云”大模型,可应用于多式联运、仓储调度等40余个细分场景;基于百度交通大模型构建的“智慧中枢”已在10余个城市落地,接入超百万辆搭载L2级辅助驾驶功能的汽车。
“全国各示范区域正开展基于大模型的路网运行监测预警、大流量路段干线主动管控、一张网出行服务等应用。”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干线通道智慧扩容,构建多层级精细化交通管控模型,助推示范通道通行效率提升20%左右、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效率提升30%左右。
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分析、高精度建模等,为交通基础设施打造出坚实的数字基础。数据显示,在20个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区域,示范通道总里程超过6万公里,其中公路约5.4万公里、水路7500公里,基本覆盖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李惠看来,“人工智能+交通运输”数字底座的构建,将有效支撑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实现能级式跃升,为交通运输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部署组合辅助驾驶等领域应用场景
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关键在于丰富的应用场景。意见系统部署了组合辅助驾驶、智能铁路、智慧航运等7个重点领域的智能化应用场景,加速创新场景赋能。“这些场景几乎覆盖了交通运输的所有细分领域,将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更加丰富的试验场和应用空间。”王云鹏说。
先看水运。自动化码头建成52座、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操作系统已在国内外10多个码头应用、航道电子图成功应用于长江干线和支线航道……港口、航道、船舶智能化转型提速,有力释放水运效能。
我国内河航运面临航道等级整体偏低、航运市场“小、散、杂”等问题。“进一步释放运输效能,需对航道进行升级改造,推动航道、港口、助导航设施等航运系统要素有机衔接,这就需要加大人工智能的应用。”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教授严新平建议,我国正在推进平陆运河、三峡水运新通道等重大水运工程建设,应以此为抓手,加快推动航运系统从单点突破向“船—货—港、人—机—环”系统变革。
再看公路。京雄高速搭载百度智能云,通过视觉与语言大模型协同,实现重要异常事件“秒级推送”;滴滴自动驾驶和广汽埃安联合打造新一代前装自动驾驶车……自动驾驶联手车路协同,让更多“聪明”的车驶上“智慧”的路。
“意见坚持需求导向、场景牵引,就是要通过标杆示范,带动全行业提质增效。”王云鹏提出,以组合辅助驾驶为例,在已有基础上支持重点区域集聚创新,探索省部联动和车路云一体化协同,将推动辅助驾驶加快规模化商用。
加强算力、数据、网络等方面保障
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离不开新型基础设施的支撑。意见从算力、数据、网络3方面作出具体部署,加强要素保障。
算力方面,意见提出加强行业算力资源统筹,依托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强化算力保障。百度有关负责人介绍,百度智能云可根据不同场景需求,为智慧高速大模型提供高性能算力集群支持,确保事件检测、应急调度等获得持续稳定的算力,“未来将深化大模型在更多公路场景的应用,服务智慧高速建设。”
数据方面,下一步将加快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建设,推动数据共享与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更好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数据是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和应用的‘燃料’。”中国物流集团有关负责人说,中国物流已构建起“人—车—货—场—路”全链路数据采集体系,形成运输轨迹、多式联运等多个典型场景的高质量数据集。“未来将加快构建数字产品矩阵,助推行业从‘经验决策’向‘数据智能决策’发展。”
网络方面,将推动多种网络技术融合应用,构建智能感知体系和高速数据传输通道,为车路协同、远程控制、实时监控等提供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连接能力。(记者 韩鑫)
编辑 | 王宇
第十届全国纺织科技成果转化与合作大会在柯桥召开
11月6日,第十届全国纺织科技成果转化与合作大会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举办。本届大会以“跨界融合 健康未来”为主题。大会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行业精,共同探讨纺织科技发展新路径。行业上下游企业和科研院所等特邀代表300余人。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伏广伟和中共绍兴柯桥区委副书记、区长景尧为大会致辞。 在大会开幕式上,进行了2025&nbs... [阅读]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秘书处党支部“传承科学精神 引领科技自强”主题党日活动举行
11月7日,“传承科学精神 引领科技自强”主题党日活动在北京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秘书处党支部精心组织,研究会秘书处党员、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以及中关村街道世纪科贸大厦党群服务中心党建指导老师们共同参与,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通知》要求,促进党建与研究会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nb... [阅读]
第二十二届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在安徽合肥召开
11月1日至4日,第二十二届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在安徽合肥举办。来自全国农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学生及企业代表共计1900余人参加了会议,另有6.4万余人次通过中国知网线上观看直播,共同聚焦作物科技前沿动态,探讨创新发展路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作物学会理事长万建民出席大会开幕式。 大会开幕式进行了2025年度“中国作物学会科学技术成就奖”的... [阅读]
五大成果描绘发展图景,为全球科技发展注入“中国科技动能”
10月27日,2025年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北京正式拉开帷幕。作为全球科技界凝聚共识、交流思想、深化合作的重要平台,论坛围绕人工智能与未来产业、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医工融合下的同一健康新范式、开放科学与全球合作等议题。相关组织在论坛期间发布五大成果,描绘人工智能驱动下的全球创新生态,擘画科技助力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图景。 聚焦前沿技术 推动学术交流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