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经观察消息:尽管江苏泽润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泽润新能”)已于今年2月取得IPO发行批文,但其招股书暴露的客户依赖、现金流恶化及关联交易等核心问题,仍让这家光伏组件接线盒龙头企业的可持续性蒙上阴影。在光伏行业产能过剩、海外贸易政策动荡的背景下,泽润新能的上市之路暗藏多重风险。
美国客户A贡献超五成毛利,合作稳定性成最大隐忧
润泽新能成立于2009年,公司聚焦光伏组件接线盒和新能源汽车电池盒的研发生产,产品广泛应用于海内外光伏电站及宝马、蔚来等知名品牌,技术创新能力突出。作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润泽新能持续拓展全球布局,在泰国设厂并深化国际合作,同时积极布局储能、氢能等多元化业务。
然而,从最近4年财报来看,泽润新能对第一大客户——美国本土光伏企业A的依赖程度触目惊心。2021年、2022年及2024年上半年,客户A的毛利贡献占比均超过50%,尽管其销售收入占比在2022年降至29.11%,但凭借外销产品高达行业均值两倍的毛利率,仍成为公司利润的核心支柱。
招股书显示,剔除客户A后,泽润新能的主营业务毛利率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差距从13.56个百分点大幅收窄至不足5个百分点。
这种依赖在商业条款中埋下隐患。客户A仅将50%的接线盒订单分配给泽润新能,其余由其他供应商承接。更关键的是,双方签订的三年期供应协议将于2025年到期,而特朗普政府推动制造业回流的政策倾向,加剧了续约的不确定性。若合作生变,泽润新能不仅面临超三成营收缺口,高毛利外销模式也将难以为继。
市场担忧已在财务数据中显现。2024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降至25.51%,较2021年下滑1.36个百分点。若毛利率再下降5个百分点,其净利润将缩水1784万元,相当于当期净利润的23.7%。
应收款项三年激增3倍,下游破产潮拖累现金流
泽润新能的资金链正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2021年至2024年6月,公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及应收款项融资账面价值从1.37亿元攀升至4.43亿元,增幅达223%,占总资产比例长期维持在40%以上。
与此同时,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在2024年暴跌97.07%至530.98万元,与2023年同期的1.81亿元和2024年1.32亿元归母净利润形成巨大背离。
下游光伏行业的洗牌直接冲击其回款能力。曾经的第四大客户尚德电力因停产导致泽润新能780.54万元应收账款全额计提坏账,而第二大客户TCL中环2024年预计亏损99亿元,偿债能力存疑。更严峻的是,光伏组件接线盒销售均价从16.46元/套降至14.32元/套,价格战压力下,赊销或成抢占市场份额的无奈选择。
存货积压进一步加剧资金占用。截至2024年6月末,润泽新能存货价值8710万元,其中2022年存货周转天数较2021年延长23天,显示去库存速度放缓。
关联方入股催生采购激增,独立性遭监管质疑
为绑定大客户,泽润新能采取了一条危险路径——引入客户关联方作为股东。2022年8月至12月,TCL中环通过厦门TCL、天津中环等关联方斥资入股,合计持股3.19%。入股次年,TCL中环采购额即显著增长,2024年上半年晋升为第二大客户。
无独有偶,赛拉弗销售总监控制的常州苍龙2022年4月入股后,该公司采购额从931万元暴增至2182万元,2024年上半年采购占比达7.23%。
这种“股权换订单”的模式引发深交所多次问询。尽管泽润新能否认利益输送,但入股时点与采购放量的高度吻合,难以消除投资者对其真实竞争力的质疑。更值得警惕的是内控漏洞:2021年公司通过出纳个人卡收取废料款190万元,2020年存在为客户“票据找零”等违规操作,暴露出财务管理的随意性。
眼下,泽润新能拟将41.7%的IPO募资(3亿元)用于扩产3500万套接线盒,但在行业产能过剩背景下,能否消化新增产能仍是未知数。当客户绑定策略遭遇行业寒冬,泽润新能的业绩高增长叙事正迎来严峻考验。
编辑: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