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财 经  >> 上市公司  >> 查看详情

闻泰科技的破局之路:聚焦半导体之后,他还能再次成功吗?

来源: 中国产经观察   日期:2025-03-23 22:28:17  点击:89442 
分享:

中国产经观察消息:提到闻泰科技,总是离不开其背后的灵魂人物——张学政。
他以ODM起家,却用一场收购站上全球半导体龙头的行列。双引擎战略的初衷,本是ODM与半导体互为支撑,但命运的转折猝不及防——
当张学政在半导体战场高歌猛进时,他起家的ODM业务却在管理层手中步步失守,直至因实体清单的横祸“拱手让人”。
争议,似乎总围绕着张学政。
有人称他是“赌徒”,敢用十几倍杠杆撬动300多亿的并购。也有人翻出旧账,嘲讽他总在资本的危险游戏中游走。有人又说,卖掉创业18年的业务虽然悲情,但也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
让我们拨开舆论迷雾去追问:张学政究竟是个怎样的人?闻泰科技的未来,又将如何?

豪赌半导体,靠运气还是靠眼光?

2018年的那个决定,至今仍是行业谈资。
彼时的闻泰,还是一家ODM制造商,年利润不过6100万,却要并购估值超过300亿的荷兰安世半导体——前身是飞利浦事业部,手握60年技术积淀。市场一片哗然:“蛇吞象?能成吗?”“资本泡沫,不可能!”
但“狂人”张学政似乎从不相信“不可能”。
他联合资本方,用“股权+现金+杠杆”撬动300多亿并购,以个人股权稀释,将半导体业务收入公司囊中。
随着并购落地,资本也用真金白银来看好。2019年初开始,闻泰的市值开始攀升,当年11月,闻泰科技成为A股第三家市值破千亿的半导体公司。
                                                                            

2020年2月末,14个月时间,闻泰科技的股价就大涨了8倍,当年8月达到1900亿。

市场这才惊觉:赌局背后,不是凭空撞大运,“运气”是靠眼光和顺势产生的,是对产业方向的预判——
手机产业是典型的微笑曲线,上下游附加值高,若只停留在中间代工,终将被时代淘汰,唯有向上突围才能改写命运。
而芯片产业,价值量高,有更多的可能性。

一个做代工的小老板,能做好半导体吗?
完成了收购,质疑声仍然不断。
毕竟,张学政是做ODM代工起家的,能管好半导体公司吗?
没人看好。
张学政是出了名的行动派,他亲自挂帅安世CEO,负责整合。
在投资者交流中,张学政提过:整合初期正赶上“口罩”期间,他就通过线上会议“远程指挥”。得益于成功整合,闻泰挺过了2020上半年疫情导致的停工考验,在下半年重回加速增长。
特殊时期过后,张学政也没闲下来,频繁往返国内外主持经营。半导体业务的高管在采访中透露:过去一直想进入全球某知名电动汽车供应链,但由于欧洲背景,进入美国企业供应链困难重重。被闻泰收购后,张学政用灵活的管理和决策方式,推动和对方高层有效会谈,大大提高效率,成功改变局面。
成效如何?闻泰不断和全球重量级大客户开展合作:2021年,海外营收占比53.84%,到2023年,已经达到65.73%。

 

这些努力有效果吗?从数据看:
闻泰带领下的半导体业务发展迅速,甚至超过了市场增长。2020—2022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6.76%,而闻泰半导体业务的增长率却达27.74%,实现逆势增长。
2020年,其在全球功率器件公司中排名第9,此后连年跃升,到2023年,已是全球第3。
不得不承认,这背后的整合手段,确实有两把刷子。
整合过后,张学政也没停止“折腾”。
早在几年前,第三代半导体还没火的时候,张学政就已率先带着团队研发氮化镓、碳化硅。经过多年深耕,闻泰已经拥有一系列GaN和SiC产品。他还不断推动晶圆厂扩产、从6英寸向8英寸转型。去年6月,他又宣布投资2亿美元在德国汉堡研发三代半,还计划建立三代半的8英寸产线。不由得让人深思,这些“折腾”未来能否带来更大的市场机遇?
 

被实体清单狙击,出售ODM,塞翁失马?

2024年底,美国以"帮助国家投资半导体业务"为由,把闻泰列入"实体清单"。

讽刺的是,当年闻泰声势浩大地收购时,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并未阻拦。
老美为何变脸?
有人道破天机:“闻泰收购的半导体业务曾经只是个‘沉睡的巨人’,但是,今天闻泰已成长为一个真正的龙头。”
从10个亿净利润干到30多亿,这背后,是不容小觑的硬实力。
面对这个阵势,美国怕了:未来,这个公司会不会从“爬坡”变成“起飞”?
被列入实体清单后,闻泰的半导体业务没受影响,但是,ODM业务却陷入冰窟:
因为ODM 的属性很特殊,从研发项目到获取订单,再到量产,周期漫长。若短期拿不到项目,业务将长时间停滞。
一时间,人心惶惶。有人说,客户怕了,新项目接不到了,有人说,数万员工面临停工……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此时的张学政,应该在焦头烂额。
硬扛?可能拖垮整个公司。
出售?意味着亲手割舍创业18年的“根基”。
张学政选择了后者。
消息爆出,有人称之为暴雷。
剥离ODM业务,对张学政而言无疑是割舍血肉。但面对制裁,必须认清现实:ODM业务周期漫长,若强撑,业务只会被拖垮;若放手,尚能借他人之手把产业链延续下去。
不过,对股民而言,剥离ODM或许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闻泰半导体业务的全球化布局与稀缺技术壁垒,更让其充满想象空间。更何况,如今,半导体正是政策大力扶持的产业:从证监会优先支持集成电路企业融资,到地方政府专项产业基金扶持,可以说,一套组合拳为半导体企业注入了强心针。
争议背后:没有终局的破局者
2月17日,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提到要“弘扬企业家精神”,那究竟什么是企业家精神?
其实闻泰用行动说明了答案,对于一个负责任的企业来说,员工、产业链永远排在前面。
真正的企业家精神,不是永远胜利,而是敢于在绝境中向死而生,在时代浪潮中扛起社会责任。
回顾闻泰的历史,有过辉煌,也有波折。
除了曾经在股东的信息披露上有一些不规范之外,好像没什么大错。应该说是遭遇了横祸,被列入清单,这是绝对的重创。
今天的张学政,依然身处风暴眼。他仍然担任闻泰半导体业务的CEO,亲自负责经营管理。他还有更大的野心,第三代半导体、模拟芯片、推动向12英寸升级。
“孤胆英雄”模式曾创造奇迹,但半导体的全球化运营需要更强大的团队支撑。若能构建专业化、国际化的管理梯队,闻泰的半导体野心或将起飞。
回望过去,输输赢赢总有时,但破局者从不认命。
       时代终将回答:这个总在“向死而生”的企业家,能否真的踏出一条不寻常的路?闻泰科技的路又将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王宇

 

相关新闻

  • 江南新材上市 打造全球领先的一站式铜基新材料制造商迈出坚实一步 江南新材上市 打造全球领先的一站式铜基新材料制造商迈出坚实一步

           中国产经观察消息:3月20日,铜基材料龙头江南新材(603124.SH)正式登陆上交所挂牌上市。本次上市后,夯实公司行业龙头地位的同时,公司打造成为“全世界领先的一站式铜基新材料制造商”的目标又迈出坚实一步。        本次IPO募资,江南新材将用于三大战略方向。1.2万吨电子级氧化铜粉项目将精准对接光伏组件镀铜、锂电池复合铜箔等新兴需求;研发中心建设则能强化公... [阅读]

  • 新股速递 |维昇药业(2561)启动招股 百惠担任联席牵头经办人 新股速递 |维昇药业(2561)启动招股 百惠担任联席牵头经办人

            维昇药业,股票代码2561.HK,于2025年3月13日至3月18日期间招股,百惠金控团队担任联席牵头经办人。此次IPO项目全球发行约990万股,招股价为每股68.44港元至75.28港元,预计净集资额最高约6.033亿港元。据百惠金控了解,维昇药业预计会在2025年3月21日挂牌上市。             根据招股书披露,维昇药业成立于2018年,专注于在中国提... [阅读]

  • 产经观察:福斯达乘提质增效东风,开启深冷领域新征程 产经观察:福斯达乘提质增效东风,开启深冷领域新征程

           中国产经观察消息:在资本市场的浪潮中,上市公司的每一个战略决策都如同航标,指引着企业前行的方向,也牵动着投资者与市场各方的目光。2025 年 3 月 7 日晚间,福斯达重磅发布 “提质增效重回报” 行动方案,这一举措不仅是福斯达对自身发展的深度审视与战略升级,更是其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展现其实力的有力证明。 福斯达正凭借一系列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和稳健的发展举措,逐步崭露头角,成为行业内备受瞩目的焦点。公司聚焦工业... [阅读]

  • 科隆新材:北证 “小巨人” 十连阳,军工板块展头角 科隆新材:北证 “小巨人” 十连阳,军工板块展头角

           中国财经观察消息:2 月,北交所市场延续了开年以来的活跃态势,北证 50 指数单月涨幅达23.5%,成交量2.6亿。北交所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凭借政策红利、估值优势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主题,吸引了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加速布局,市场流动性与配置价值同步提升。        作为北交所新晋 “橡塑小巨人”,科隆新材近期股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