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当谈及“红太阳成功重整”,行业内外许许多多的人都会好奇:这家深陷“资金链危机”长达五年之久的江苏老牌上市公司,为何能迎来生机?
回顾红太阳的重整之路,最核心的因素可能是:公司主业——农药板块,始终保持着极强的盈利能力;公司产业链——五大产业链布局,始终在有序推进,提供增长动力。
重整关键:主业持续增长
2024年前三季度,红太阳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财报显示,截至三季度末,红太阳营业收入达到27.03亿元,同比增长1.87%;实现净利润2674.75万元,同比增加14.04%。
这一系列数字的背后,是红太阳在既要面临重整过程中种种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又要抵御住来自国际市场上不可抗拒的市场压力:南美干旱、俄乌冲突、中东战争。
在其他国际市场突然出现压力的形势下,红太阳果断通过开拓东南亚、澳洲、非洲等市场,稳住销售;还在产融结合、延链补链、新产品技改等措施的支撑下,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作为全球绿色农药龙头企业,在近四十年的发展中,红太阳知道不论处在什么样的发展困境中,唯一的自救方式就是做“好的产品”,构筑自身独一无二的竞争力。
在陷入“资金链危机”的五年中,红太阳始终坚守自己的主业,围绕主业布局五大产业链。一方面,加大红太阳精草铵膦、氯虫苯甲酰胺、敌草快二氯盐等系列核心产品的应用场景拓宽、海外市场拓展;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世界首创、自主可控”的“五大”产业链建设(生物基农药、生物精草铵膦、生物新能源、生物基新材料、生物酶技术产品)。
正是这样“不逃避、不逃债、不损‘四人’(债权、投资、高淳、员工)”“一切为了发展”的态度和行动,为重整赢得了各方“信任”的基础。
重整目标:减负轻装上阵
红太阳的重整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可以说是困难重重。
这其中有两个必答题:一是采用什么样的风险化解路径;二是谁来做投资人。
在省、市、区三级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的支持下,红太阳最终选择南一农集团和股份公司整体协同重整,一揽子制定重整方案,实现甩清包袱、轻装上阵。
2022年11月7日,红太阳启动预重整;2023年11月2日,高淳法院依法裁定批准南一农集团《重整计划》;2024年9月13日南京中院裁定受理破产重整;2024年12月6日,重整计划执行完毕;2024年12月13日红太阳股票复牌。整整历时两年多的时间。
期间,面对债权人,有很多工作要做,也有许多矛盾要化解,但是在遴选投资人时,数十家有意向的央企、省市区国企、大型民企,在充分调研了红太阳的主业后,均认为该公司是上市公司重整中较好的标的和项目。70多家金融机构100%的支持重整,从支行到分行到省行到总行,均表示出了对红太阳产业基础的肯定和对未来发展的一致认可。
可以看到,通过实施重整,实现了“现金+债转股”削债63.9亿元,此举不仅同步解决了资金占用31.63亿元,而且还解决了集团共债62余亿元。重整完毕后,红太阳彻底解决了资金占用和业绩补偿等历史遗留问题,公司负债规模较今年初大幅下降(只有30%多,远远低于许多上市公司的水平),公司资产负债结构得到了根本性改善。
此外,以往年度对资金占用、业绩补偿等事项所计提的资产减值,由于前述问题都已得到彻底解决,所以将相应冲回,增加净资产。而公司重整中对债权人实施债转股,这部分也将会形成重整收益,相应增厚公司净资产。
重整后,在红太阳创始人杨寿海多次内外部讲话中,反复用心用情感谢了地方政府、监管部门、投资人、金融机构、管理人团队和其他各方陪伴红太阳走过过去五年艰难之路的同行者。点点滴滴,汇聚成一位企业家对企业发展更深刻的感受——“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重整结果:双向奔赴谋发展
在这次重整中,红太阳的投资者几经变化,最后花落云南曲靖国资。
根据披露,云南省曲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曲靖高新投”)旗下云南合奥有限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将成为红太阳控股股东,云南省曲靖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成为红太阳实际控制人。
在官方的回答的中,认为云南曲靖国资实控红太阳后,“一方面为红太阳接下来的发展打开新的局面,另一方面也是地方国资平台谋划产业转型、推进深化改革的一次成功实践。”
据悉,云南曲靖国资选择红太阳,更像是一场双向奔赴。这种奔赴里,是双方对产业链共建、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片初心。
当前,云南曲靖在区位(地理位置、交通枢纽、区域发展)、基本生产要素(水、电、气、人工)、原材料配套、政策扶持等多方面具备较强的优势。对于地方发展而言,希望引入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布局和民生就业。红太阳的五大产业链所需要的原材料和其他配套,恰恰与云南曲靖能提供的相契合,且目前公司已经有项目落地在曲靖。曲靖国资的进入,可以让双方以更信任、更紧密的方式,共同实现区域与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红太阳将在曲靖建立从可再生资源到生化农药、生物医药、生物质新能源、生物基航油、生物质新材料、数字供应链等新型产业。目前已完成“总体规划设计的立项、图审、安评、环评、能评”等全部报批、备案工作,具备合法施工条件,正在进行土地整体平整、道路管网、辅助工房、应急消防、仓储等公用工程的建设以及设备招采等工作。首期项目预计2025年建成投产。
在红太阳最近一次的机构调研中,围绕云南曲靖“入主”红太阳后,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红太阳给出了非常清晰的回复:
围绕强联延链补链,一是,公司现有产业主要原材料为乙醇,而乙醇的主要原料为木薯,整合东南亚丰富廉价的木薯资源,形成国际农业产业;二是,依托现有生产基地和曲靖项目地,新建生物乙醇项目,解决现有农药产业原材料的同时,可以形成以生物乙醇燃料为主、并联产生物质天然气和生物甲醇的生物新能源产业;三是,在“双碳”和能源短缺的背景下,以生物质乙醇为原料生产生物乙烯替代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生产乙烯,并智能制造生物乙烯下游高端零碳生物基新材料;四是,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利用已成功开发的生物酶技术,形成以生物精草铵磷、氯虫苯甲酰胺、生化敌草快等一系列绿色低碳产品为主的生化农药产业。
在这些反馈中,可以感受到此时此刻红太阳目标明确、路径清晰。百年企业都是在经济周期的摔打中成长起来的。一次又一次的“渡劫”,才能一次又一次地“飞升”。
编辑:王宇
12月20日,第八十五期“科普中原说”举办。河南省科协、河南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出席活动并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徐卫林以“纺织服装品牌建设中的科技力量”为题作主旨报告。他从纺织产业链的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科技成果及相关品牌的合作案例,标准创新及牵引促进品牌建设升级三个方面,对品牌建设中的科技力量进行了阐述。他指出,纤维创新与性能的挖掘,是促进品牌建设的基础;纺纱技术进步与纱线结构创新,推动品牌发展;制造... [阅读]
近期,浙江省环境科学学会2024年科学技术年会在浙江杭州举行。来自浙江省内外生态环境领域管理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学者专家及从业人员代表近400人参会。年会同步进行线上直播。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徐祖信以“以生命理念分析中国城市河流治理——苏州河案例剖析”为题作主旨报告。通过对上海苏州河治理案例的分析总结,她阐述了中国城市河流治理的五大经验:城市水环境治理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城市河流水质改善的关键是... [阅读]
12月22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的2024中国人工智能数字创新大会(CAIDIC 2024)在浙江温州举办,吸引了线下线上超223万人次参会。 大会以会展融合的形式展开,包括4个主题报告、6场专题智享会、1场智能交互体验展。来自全国多个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的专家学者,共同交流学术观点和实践经验,探索产业趋势和合作机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戴琼海,温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军出席会议并致辞。 揭牌仪式环节,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长三角服务中心、国... [阅读]
11月30日至12月1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与规划高端论坛在广东江门举办。本届论坛在中国科协港澳台办公室支持下,由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联合体主办,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协会、江门市规划协会承办。 本届论坛聚焦“重大基础设施和大湾区一体化”主题,规划界专家学者、青年代表们齐聚一堂,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功能布局、空间格局重塑及区域一体化等进行交流分享。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联合体主席、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会上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联...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