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供应链“跑”在数字高速公路上
来源:
中国产经观察
日期:2024-01-08 17:08:31
点击:89703
(文/张文远)随着全球数字供应链政策的持续推进,仅去年一年中国国内的供应链市场规模就接近10亿元人民币,增长率在20%左右,这一增长速度与广泛的数字化转型市场和物联网市场的快速扩张相呼应。如今,如何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市场环境中精准把握发展趋势、提升供应链的智能化与韧性水平,成为了专家们亟待攻克的关键课题。智慧供应链技术专家王旭东以其深厚的专业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科技研发、模式创新、搭建行业发展平台等一系列举措,让供应链数字化的落地实施更加高效可行,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作为国内供应链产业的推动者,王旭东曾在正大集团、社员网、每日优鲜、京东等国内知名企业中担任过重要职位,主导并参与了多项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项目,拥有丰富的产品规划、架构设计和团队管理经验。从电商物流到农产品赋能,从采购链条到新能源领域,他不仅具备跨行业的综合视野,还能够结合不同企业的业务特点提出个性化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动上下游协同、提升整体效率。其中在京东任职时期,王旭东作为“亚洲一号”WMS仓储系统的技术负责人,负责核心的任务分配系统的算法研发工作。期间,他带领团队日夜钻研,深入剖析仓储作业的复杂场景与多样需求,不断尝试创新算法模型,经过无数次的模拟测试与优化迭代,终于成功研发出“拣货控制方法和装置”这一成果并申请了国家专利。该专利将订单数据分析算法与动态通道规划策略相结合,构建出一套高度智能且灵活适应仓储实际作业情况的拣货控制体系,在应用到“亚洲一号”项目后,直接实现了仓库拣货效率的大幅提升、运营成本的显著节约,并有效降低了人工操作的复杂度与出错率,为京东智能物流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目前该算法已被推广应用至上海亚洲一号、广州亚洲一号等多个项目中,所有单体仓库的订单日均处理能力提升到10万以上,其中,广州、武汉、昆山等仓库的日处理能力更是达到了百万量级,成功改变了当下仓储作业中效率低下、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现状。同时,借由该项目的成功经验,京东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装备专业委员会在2020年联合发布了首份《数字孪生供应链白皮书》,为行业提供了可复用的数字化转型方法论,持续引领行业技术变革方向。
除了科技上的成就,王旭东在行业模式创新上也颇有成果。他首创的前置仓供应链系统打破了传统生鲜零售“中心仓-门店-消费者”层层递进的冗长配送模式,构建起“城市中心仓+前置仓”的分布式仓储网络。通过大数据精准预测各区域消费需求,将高频、热销的生鲜商品提前储备至距离消费者最近的前置仓。这一创新模式使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实现了为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30多个城市的3000多万家庭提供生鲜商品的极速配送,平均配送时间缩短至30分钟以内,极大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在竞争激烈的生鲜电商市场中脱颖而出,迅速提升了市场份额,成为行业模式创新的标杆典范。借由此模式,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还与盒马鲜生、永辉超市等企业参与了《前置仓管理规范》的团体标准立项起草工作,为整个生鲜电商行业提供了前置仓运营管理的标准化框架和准则,引领行业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王旭东也不忘投身人才培养事业,为行业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与创新力量。作为青岛理工大学管理工程学院的课外学术导师,他从供应链基本概念出发,结合个人的工作经历以及专业领域知识,为管理方向的学生构建了全新的知识框架,帮助他们掌握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理论,更针对学生们关注的职业规划、大学生创业等未来发展进行解答,为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在数字化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王旭东的经验和成果不仅为行业树立了标杆,更为后来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激励着更多人投身于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领域,共同推动行业迈向更加智能化、韧性化的未来。
编辑 | 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