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 讯  >> 商业  >> 查看详情

《中国供应链服务及产融调查报告(2025)》正式发布:数智化、绿色化、全球化驱动供应链深度变革

来源: 中国产经观察   日期:2025-03-28 17:11:48  点击:88043 
分享:
2025年3月27日,由万联网主办、中企云链、深度数科、中诚信征信、高达软件、金网络、中晟供应链、工品牛、合合信息、中数智创、中仓登等合作伙伴支持,并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定片区、厦门市现代供应链联合会、前海产业智库等机构鼎力支持的第十二届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论坛在深圳成功召开。

论坛伊始,万联网创始人蔡宇江作开幕致辞并于现场正式发布了《中国供应链服务及产融调查报告(2025)》,并做了相关介绍。
近年来,全球经济动荡、俄乌冲突、中美贸易脱钩等外部不确定状况下,中国的产业侧、金融侧都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何高质量的发展供应链金融,助力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成为大家关注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万联网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从春节后就根据上市公司年报数据分析和供应链服务、供应链金融、金融科技企业问卷从需求和供给端历时2个月制作了《中国供应链服务及产融调查报告》,系统剖析了我国供应链金融与供应链发展的现状、趋势及挑战。

 
        报告分为前言、供应链金融需求趋势与对比、供应链金融供给预期与诉求、企业供应链发展状况、三重突围下的供应链变革路径等主要部分,每个部分详细分析了中小企业、大型企业、国有、民营、外资企业的资金流情况,以及供应链金融的供给现状、企业供应链的数智化、低碳化、全球化发展,以及面临的挑战和解决路径。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浪潮中,传统供应链金融的模式正在被重新定义和重塑,供应链的进化也不再是简单的迭代升级,而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从线性的单一路径,跃迁至以数智化、绿色化、全球化特征为代表的立体多元网络。报告指出,在数智化、绿色化、全球化三大转型趋势下,供应链正从传统线性模式向立体多元网络跃迁,但技术应用滞后、成本压力与地缘风险等问题仍待突破。

一、核心发现:供应链金融需求与供给双向优化

1. 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下行,资金流效率改善

        2024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持续优化。报告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中的1645家中小企业为样本,通过计算得出2024年前三季度的企业资金流基本状况。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国中小企业平均现金循环周期为128.42天2023年为141.35天),表明资金周转效率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利率的下调预期最为显著,66.67%的银行计划未来一年降息,推动普惠金融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然而,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延长至134.80天(2023年为116.09天),凸显回款压力加剧。报告建议,金融机构需强化对交易稳定性、资金回笼能力的评估,并借助数据信用贷等创新产品降低风控成本。

2. 所有制差异显著:国企现金周转最优,民企压力最大

       报告以A股上市公司中满足条件的1167家国有企业、2963家民营企业、248家外资企业为样本,对比国有、民营、外资企业的资金流情况发现:在2024年前三季度,国有企业在现金循环周期(60.69天)、存货周转(125.82天)方面表现最优,但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达185.36天,反映其对上游供应商的账期延长。民营企业现金循环周期最长(125.25天),且应收账款周转压力最大(125.44天),需通过供应链金融工具缓解流动性压力。外资企业则凭借全球化布局优势,在应收账款周转(87.49天)和应付账款管理(134.29天)上表现均衡。

3. 供给端创新:数据驱动与科技赋能成主流

        调研显示,金融机构正加速向数据驱动型服务转型。细分融资产品服务发展前景方面,普惠型供应链数据信用贷(77.31%)、基于订单的全周期融资(73.11%)和基于数据资产的融资产品(70.59%)成为最受关注的创新产品,绿色金融(63.87%)和供应链票据(63.03%)也受到了欢迎;保理类、信用贷类与存货/仓单质押类产品仍是重点业务,供应链票据类和保险+融资类等业务未来预期提升。
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在票据管理、商品溯源等场景的应用率提升,但智能化技术与低碳供应链的落地效果仍不及预期。

二、企业供应链发展:数智化提速,绿色与全球化挑战并存 

        本部分调研内容,共有86家的企业参与,调研企业涵盖国有、民营、外资和其他企业,类型分布、行业分布、业务分布合理;大多数调研企业将供应链视为重要的发展战略,生产型企业趋向专业协同化发展,服务与科技型企业优先关注核心业务深耕与数字化转型,在未来商业模式变动上逐步从依赖资金型的传统模式向自主性强的竞争型新兴模式转变。

1. 数智化转型:技术采纳率高,但整合能力不足

        被调研企业中,74.41%的企业已应用移动技术,72.09%采用平台生态技术,但人工智能(59.31%)与区块链(41.86%)的部署率较低。数据孤岛、技术兼容性差及复合型人才短缺是主要障碍。报告呼吁,政府需牵头建立行业级数据共享平台,推动“产教融合”培养“供应链+技术”复合人才。

2. 低碳化实践:物流与采购成焦点,成本制约进展

        超半数企业已开展供应链低碳化实践,物流运输(63.27%)和供应商选择与评估(53.06%)是核心领域。企业社会责任(CSR战略是推动供应链低碳化的最主要驱动力,但成本增加和缺乏低碳化技术支持是企业在实施低碳化措施时面临的最大挑战。报告建议,政府可通过碳交易市场与绿色ABS证券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低碳项目,企业应在供应链视角下探索“绿色+数智”融合模式,例如利用数字孪生技术优化物流路径以降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要求上游供应商在采购协议中承诺低碳化目标等。

3. 全球化布局:市场驱动取代成本优先,合规风险凸显

        62.79%的调研企业已参与布局供应链全球化,82.61%以开拓海外市场为首要目标。然而,供应链管理复杂、合规问题和中断风险成为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企业倾向于轻资产合作(81.48%选择海外建链)境电商平台拓展(35.19%)而自建生产基地(24.07%)和并购(14.81%)占比较低,凸显调研企业对风险控制与资源整合的保守策略
        整体而言,供应链全球化正经历“从单点到生态、从成本到价值”的深刻转型,基于调研结果,全球化布局过程中,企业应以服务化、合作化、数字化为核心抓手优化全球化战略,政府则需通过政策创新与技术基建双轮驱动,完善贸易便利化政策与跨境风险保障机制,共同构建更具韧性与竞争力的全球供应链生态。

三、破局路径:构建“技术-政策-生态”三位一体协同体系

1. 数智化:从技术升级到生态重构

        这份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与万联网联合编制的调查报告还提出,需打破“数据私有化”思维,建立跨行业数据标准与区块链可信交换平台。同时,推广低成本SaaS工具,降低中小企业技术门槛,并通过专项基金支持AI、区块链等技术应用研发,推动“产教融合2.0”,高校联合企业开设“供应链+AI”双学位课程,定向输送复合型人才等。

2. 绿色化:从合规成本到价值创造

         政策端应完善碳配额与绿色信贷联动机制,市场端需推行“碳标签”制度提升消费者支付意愿。企业可要求供应商承诺低碳目标,并利用逆向物流网络实现资源循环。
全球化:构建韧性网络抵御风险

       多元化布局与本地化方面,企业需深耕实施实施“中国+1”策略(如东南亚建厂、中东欧布局保税仓),分散地缘风险,深度融入区域文化;金融工具方面,企业可利用期货对冲成本波动,开发AI风险预警系统增强供应链韧性。数字技术赋能方面,政府则需建设智慧口岸(如中老铁路数字化关务系统),提升跨境物流效率。

未来展望:迈向安全、韧性、可持续的供应链体系

        报告预测,2025年产业互联网(75%采纳率)与跨境服务(40.79%增长)将成为供应链模式创新的主战场。随着“十五五”规划推进,数智化、绿色化与全球化的深度融合将重塑供应链价值网络,推动中国经济向高效、低碳、开放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中国供应链服务及产融调查报告(2025)》为行业提供了全景式洞察与前瞻性路径。正如该报告最后总结所言:面对数智化、绿色化和全球化三重转型的挑战,唯有通过技术创新打破数据孤岛、政策引导平衡绿色成本、生态协同抵御全球化逆流,方能实现“技术-生态-政策”三轨并进,构建安全、韧性、可持续的供应链体系,为中国经济的双循环发展注入新动能。
       蔡总最后表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正在深度融合,数字金融与是实体经济也在深度融合,通过数字技术将供应链金融运营中各经济主体和业务、资产和活动连接形成“信任链”,是供应链金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而AI也将大大加速这一进程;这也就是本届论坛的主题 “数实融合 智链未来”的诠释2014-2025,万联网的论坛已经跨入了第12届,万联人永远在路上,我们也期待与各界同仁为构建共生共享共赢的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生态圈而努力!
        同时,万联网也期待这份《中国供应链服务及产融调查报告(2025)》能够为企业决策者、行业从业者、政策制定者以及相关研究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共同推动供应链金融的创新与发展,为构建更加智能、绿色、高效的全球供应链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编辑:王宇
编辑:王宇

相关新闻

  • 2025年全省科协科普工作会在山东省菏泽市召开 2025年全省科协科普工作会在山东省菏泽市召开

         3月27日,2025年全省科协科普工作会在山东省菏泽市召开。        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贯彻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紧紧围绕省科协“4612”工作布局,全面总结2024年以来全省科协科普工作,部署2025年科普工作重点任务,总结交流经验,推动全省科协科普工作落实。       &... [阅读]

  • “科创中国”绿色磷化工科技服务团专项活动在黔举行 “科创中国”绿色磷化工科技服务团专项活动在黔举行

           3月18—19日,中国化工学会“科创中国”绿色磷化工科技服务团赴贵州,开展技术对接和咨询服务,推进创新示范项目的论证立项、推广应用、签约实施等工作。活动由中国化工学会、贵州省科协、贵州省化学化工学会(中国化工学会贵州服务站)、贵阳市科协组织开展,黔南州、福泉市、息烽县、开阳县的各级政府及科协、工信等相关部门人员参加活动。        服务团由服务团团长、中国化... [阅读]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发布2025年度电力领域重大问题难题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发布2025年度电力领域重大问题难题

            3月19日,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召开第十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25年工作会议上,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郭剑波发布了“2025年度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领域重大问题难题”。        2025年,是学会建设“引领型、服务型、国际型、创新型”世界一流学会的开局之年。学会立足“发现真问题、研究真问题、真的解决... [阅读]

  • 首届中国农技协茶叶科技小院发展会召开 首届中国农技协茶叶科技小院发展会召开

           3月15日下午,首届中国农技协茶叶科技小院发展会在华中农业大学召开。本次活动以“科技赋能茶叶,小院助力振兴”为主题,旨在推动茶叶科技小院及集群工作的建设与发展。       活动现场还启动了茶叶科技小院集群倡议签名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研究生代表等共同郑重宣告,携手打造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开放合作”于一体的茶叶科技小院集群,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