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 讯  >> 24小时新闻  >> 查看详情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来源: 人民网   日期:2024-07-13 17:08:13  点击:1642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依法享有和行使民主权利的内容更加丰富、渠道更加通畅、形式更加多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创造性地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提供指引和遵循。十年多来,我国不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丰富民主形式,畅通民主渠道,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人民当家作主真正落实到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越来越丰富。


 

新时代十年多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主体地位不断显现,人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得以实现。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人大工作开拓创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完善,更加成熟定型。代表选举更加风清气正,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一线工人、农民代表占比达到16.69%。

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全国人大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创新举措之一。2015年开始设立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来,截至目前已设立45个,实现了31个省(区市)全覆盖。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先后就183件次法律草案征求联系点意见27880多条,3200多条意见建议被立法研究吸纳,立法更好地集中民智、体现民意、符合民心。


 

人大代表,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亿万群众。全国已设立20多万个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五级人大代表走进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就近听取人民群众意见,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

  商以求同,协以成事。


 

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新时代十年多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党中央多次召开或委托有关部门召开政党协商会议,就重大问题同党外人士真诚协商、听取意见;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深入考察调研、提出意见建议,许多转化为国家重大决策。从创设“双周协商座谈会”到创新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从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到专题协商会,从界别协商会到专家协商会,全国政协更好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块重要基石。在中国,民主就是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

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有事好商量,是协商民主最生动的表现形式。


 

 在江苏南京台城花园社区,社区居民代表、物业公司代表、人大代表和街道有关负责人、城管部门负责人就梅雨季节危墙整治事宜,展开“台城圆桌会”,商讨解决办法。


 

  从城乡社区里的村(居)民议事会、村(居)民论坛、民主恳谈会、民主听证会到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合进社区,从“小院议事厅”到“协商议事室”,从线下“圆桌会”到线上“议事群”,中国人民结合具体实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充满烟火气的、管用的民主形式。

“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诞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枫桥经验”,在新时代不断丰富发展,由基层社会治理的范本,上升为党领导人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条基本经验。

一系列制度安排,全方位、全链条、全覆盖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 莫纪宏:中国的民主,真正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落到了实处。新时代十年,我国的政治体制不断改革,促进了国家治理的高效能,提升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也必将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的政治保障。

 

相关新闻

  • 第二届溪山生物医药论坛暨2024中法药学交流研讨会在贵阳开幕 第二届溪山生物医药论坛暨2024中法药学交流研讨会在贵阳开幕

    7月10日,由贵州省科协、贵州大学、贵州省药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溪山生物医药论坛暨2024中法药学交流研讨会”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开幕。 此次活动旨在为贵州省相关高校、科研院所搭建药学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加强生物医药研究人员同国内外高水平学者的交流,提升药学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水平,推动生物医药领域特别是中药民族药、天然药物、药食相关产业的创新研究与高质量发展。 法国索邦大学教授张勇民、南方科技大学教授李闯创、江苏汉凰科技有限公司研究人员宋飞分别作了题为《基... [阅读]

  • 第二届中国科技青年论坛“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专题分论坛在江苏南京举办 第二届中国科技青年论坛“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专题分论坛在江苏南京举办

    7月4日,由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共青团中央统战部主办,江苏省科协人才服务中心、江苏省学会服务中心、南京市科协承办的第二届中国科技青年论坛“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专题分论坛在南京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省科协主席陈骏,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陈光,欧洲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曹进德等出席活动并担任论坛评委。中国科协、江苏省科协、南京市科协、南京市江宁区等相关负责人参会。 分论坛现场 第二届中国科技青年论坛自今年3月启动,吸引全国不同领域和行业的3500... [阅读]

  • 推进深海空间装备技术优先发展论坛在南宁举办 推进深海空间装备技术优先发展论坛在南宁举办

    7月3日,推进深海空间装备技术优先发展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论坛主题为“凝聚深海科学共识,探索发展新领域”。 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兴伟、高从堦、吴有生、潘德炉、李家彪、王军出席论坛。吴有生、潘德炉、李家彪、王军成、刘可安、马建军、冯冲、李焰、李建秋、余红星、李新正、董昌明、郭威、张卫华14位院士专家分别作了主旨报告。大会报告由蒋兴伟、高从堦、徐兴永分别主持。由各相关单位推荐的代表共150余人参会。 推进深海空间装备技术优先发展论坛是第二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 [阅读]

  • 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中国营养素度量模型科学报告》 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中国营养素度量模型科学报告》

    7月8日,中国营养学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中国营养素度量模型科学发布会,并发布了《中国营养素度量模型科学报告》(以下简称NP模型报告)。本次会议聚集了200余位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上海市卫健委、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中国广告协会,以及营养相关专业机构、医院、学会、高校、媒体等单位的代表,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代表,共同研讨营养素度量模型的最新研究与应用。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