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日电 题:魅力北京迎宾朋——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北京市服务保障工作亮点扫描
新华社记者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于9月4日至6日在京举办。作为东道城市,北京市围绕“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峰会主题,秉持科技办会、绿色办会、节俭办会理念,全面做好会务、礼宾、接待、城市运行、志愿服务等各项准备工作,喜迎远道而来的非洲客人。
雁栖焕新 魅力会都静候宾朋
雁栖湖国际会都是国家主场外交活动的重要承载地,集会议、宴会、住宿、文化活动等功能于一身。金秋九月,扩容提升后的雁栖湖国际会都将以崭新面貌接待众多来自非洲国家的代表团,为远道而来的非洲朋友提供周到的服务。会议间隙,外宾们可泛舟雁栖湖、远眺雁栖塔、领略雁栖岛美景;可登上慕田峪长城,感受中华文化雄伟气魄;可体验北京绒花、绢人、兔儿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独特京味儿文化。
创新办会 唱响科技文化和声
国家会议中心是北京国际交往中心重要功能设施,曾服务保障2014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3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国际会议活动。本届峰会,国家会议中心将从细节着手,提升中外嘉宾参会体验。
更科技智能——引导机器人将在会场迎宾、回答咨询、引路讲解;茶艺机器人、拉花咖啡机器人在公共区域泡茶、冲煮咖啡,复刻大师级手艺。参会嘉宾可以在互动体验区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生成以自己为主角的“中非合作主题”故事海报,还可以“打卡”裸眼3D展示区,与具有空间感、深度感的中非合作论坛标志合影。
更具中国风——参会嘉宾可在会场留言区体验“中国印”,用刻有中非合作论坛标志、北京市著名景点等内容的印章,在留言卷轴、会议用品上盖印留念;还可学习毛笔书写方法,用毛笔字为峰会留言。
低碳高效 引领节俭务实会风
本次峰会场内场外,诸多细节体现出环保低碳、节俭务实的办会理念。
会场布置方面,安装LED灯等节能设备,屏幕、电视、电脑设置为节能模式,所有临建采用可回收材料搭建,桌签、灯具、餐具将在会后回收再利用,实现资源合理配置、高效使用。会议用品方面,在保证不影响使用效果的基础上缩小同传频道卡尺寸,以经济实用的透明按扣文件袋代替会议包,“精打细算”降低办会成本。场地方面,统筹规划新闻中心选址建设,在峰会结束后简单改造即可实现在后续活动中再次利用。
景观布置方面,注重利旧创新、统筹衔接、疏密有度,有机融合峰会元素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通过硬质景观、宣传道旗、绿化景观等形式,营造“大国风范、古都韵味、开放包容、诚意待客”的城市氛围。3处景观小品在原有基础上,加装中非合作论坛标志,搭配时令花卉,形成新的美观造型。4处立体花坛、5处景观小品将延用至国庆75周年期间,营造喜庆热烈的氛围。景观小品、立体花坛等框架结构均充分应用既有材料改造建成。峰会夜景照明仅在会场、住地、机场等相关区域按重大节假日等级开启,做到简约而不失精彩。
“北京服务” 彰显大国首都风采
北京遴选53家接待饭店,提供优质住宿、餐饮、交通等服务。结合本次峰会特点,设计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北京特色的文创产品在各接待饭店展示销售,配备可同时支持外卡支付、移动支付的多功能POS机,准备找兑零钱,确保外宾支付顺畅。结合会议整体安排及北京特色文化点位,精心设计“最美中轴”“双奥风采”“古运河畔”等11条会外活动线路,涵盖故宫、天坛、长城、中轴线等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首钢园区、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等充满现代气息的网红打卡地,让参会嘉宾全方位感受古老与现代交融的魅力北京。
新颖周到 新闻中心惊艳亮相
峰会新闻中心充分运用科技手段,为境内外媒体提供优质服务。在新闻中心综合服务台,媒体记者可获得中、英、法等多语种咨询、预订预约、资料发放、物品借用等服务;通过LED大屏,可同时收听观看多场会议并选择多语种同声传译;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绿幕虚拟拍摄系统,可现场为自己制作以北京地标建筑和峰会新闻中心内景为背景的专属新闻播报“数字人”。新闻中心还有一名特殊的志愿者——交互式人形机器人“小柒”,将配合工作人员即时回应记者的各类咨询,高效开展媒体服务。
新闻中心国旗墙上,53个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国旗和非洲联盟组织旗整齐排列,中非合作论坛大事记讲述了24年来论坛发展历程,凸显中非友好合作。宣传品展台摆放中、英、法等多语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帮助非洲嘉宾加深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理解认同;《古代中国百家谈》、“双奥会刊”、“胡同开门”手绘地图,为中外记者了解当代中国形象和首都文化魅力提供了重要窗口。
服务企业 织牢中非合作纽带
北京市与非洲经贸合作基础深厚。2023年,北京市对非年度进出口总额超过3000亿元。双方在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现代农业、医药卫生、文化旅游、职业教育等领域合作前景广阔。
北京市以峰会召开为契机,精心设计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工智能3条参访线路,邀请非方官员、企业家与北京企业面对面交流,为企业对非开展经贸合作搭建平台。外宾可在小米汽车超级工厂近距离感受北京的智能制造水平,在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深入了解自动驾驶的“北京实践”,与北京企业共谋合作新机遇。
热情好客 民众参与汇光成炬
青年志愿者向来是会场内外的一抹亮色。本届峰会期间将有20所高校的700名志愿者参与咨询引导、语言翻译、讲解展示、媒体服务等69种岗位服务,一批既有语言背景又有专业知识的“00后”复合型志愿者将成为骨干。
在北京的街头巷尾,身着红马甲、头戴小红帽、臂套红袖标的志愿者们也将热情上岗,以邻里守望相助,保障峰会顺利举办。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峰会开幕在即,越来越多的北京市民践行文明交通、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等社会风尚,做热情洋溢、自信昂扬的东道主,展现千年古都的时代新风貌。
8月26日上午,山东省科协十届一次常委会在济南召开,会议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和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学习中国科协十届十次常委会会议精神、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研究做好新时代科协工作的贯彻落实举措,山东省科协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 会议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都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阅读]
8月24日,由中国微生物学会牵头成立的2024“科创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科技服务团项目启动会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 启动会上详细讨论了2024年的规划布局、运行机制及预期目标,并邀请各相关方共同探讨合作模式,明确各自职责,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会议对生物医药产业科技服务团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统筹部署,明确了2024年主要工作安排。服务团以服务青岛生物医药企业为重点,开展技术难题联合攻关、促进成果转化和签约落地、建立学会服务站以及选派知名专家进行“蹲点... [阅读]
8月24日,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和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主办的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农业机器人专题论坛暨数字化与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院士、专家、青年学者23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 此次论坛邀请8名中外院士、专家学者作大会报告,交流最新技术进展。其中作为青年科学家代表,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教授Manoj Karkee作“特色作物生产中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报告。 在中外青年专题沙龙环节,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助理... [阅读]
8月15日,湖北省科协调研宣传部在武汉市组织召开全省国家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座谈会。 会上,武汉生物工程学院钱学森纪念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12家基地代表先后发言,介绍了自授牌以来基地建设和运行方面的特色亮点工作、主要经验做法、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安排,并就更好推进弘扬科学家精神工作展开交流。 2024年1月至8月,12家教育基地接待观众达到34.32万人次,取得了良好效果。会议要求,各基地要进一步珍惜荣誉、发挥优势、改进工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稳中求进,针对基地展陈内...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