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30日电 题:在北京的胡同里,习近平贴下“福”字
每逢新春到来,习近平总书记总会深入基层考察,听民声、问冷暖,并与各地群众一起迎新春。
2019年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了北京的胡同。他沿着草厂四条胡同一路察看,先后走进两个居民院落。
居民侯雅明正在院子里写春联,来求字的街坊四邻把院子挤了个满满当当。侯雅明现场写下一副春联,给习近平总书记拜年。总书记高兴地拿起一幅“福”字,亲自贴到门上,给这里的老街坊们拜年。
在居民朱茂锦家,习近平总书记同他们一家人包饺子、炸饹馇、聊家常。
贴“福”字、贴春联、包饺子、拜年……这些都是中国的传统年俗,源于民间,流传至今,早已成为我国春节庆祝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春节前的考察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与人民群众一起体验各地的特色年俗文化。
2014年1月,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乡)冬季那达慕“五畜祈福”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按照蒙古族习俗,用无名指蘸上用银碗盛着的鲜牛奶弹了三下,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畜兴旺,人民幸福安康。
2016年2月,江西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红军烈士后代左秀发一家正在准备年货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家门前,拿起木槌,同村民一起打糍粑。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云南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按照当地风俗,总书记敲响三声佤族木鼓,祝福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各色各样的年俗活动,寄托着中华儿女对未来的美好愿景,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春节期间,各地可以多举办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节日更喜庆、更欢快。”习近平总书记曾特地嘱托道。
万家团聚、辞旧迎新的时刻,也是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时刻。
对于文脉传承的重视与思考,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春节足迹中。
在北京草厂四条胡同,他指出,我们建设现代化既要保留文化底蕴,又要让居民过上现代生活;
在贵州化屋村,他指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在山西平遥古城,他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
……
悠久的文明,绝非只是沉睡的记忆。每一个历史瞬间,都积淀成现在的我们,指向未来的方向。
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2025年春节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年俗文化,承载着传统的记忆与味道,又将与时代并肩前行,让年味愈加浓厚、持久。
编辑:王宇
1月21日,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年终评议举办,内蒙古自治区专家咨询委员会及内蒙古大学相关学科专家15人对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通辽市的39名学员进行了现场评议。 评议期间,各学科专家对学生提交的培养报告、课题报告和文献综述等材料进行了审阅,学员以问辩形式向专家汇报展示全年培养科研成果,专家根据学员提交材料和问辩表现情况,对学员思维能力、研究成果、创新潜质等10余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择优推选出20名优秀学员,并为其颁发图书。 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 [阅读]
1月10日,福建省科协在福州举办马军院士团队绿色科技成果推介活动。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马军,院士团队成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中欧膜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张瑛洁出席。福建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游建胜出席并致辞,省科协副主席蒋柱武主持活动。 活动中,马军作题为“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城乡绿色低碳技术研究与实践”的主旨报告,针对我国碳... [阅读]
1月9日,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京会见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主席维斯特勒和德国国家科学院院长豪格一行,就推动中德科技人文交流合作深入交换意见。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兼国际合作部部长罗晖陪同会见。 万钢对维斯特勒及豪格一行来访表示欢迎。他介绍了中国在推动经济社会低碳绿色转型、新能源汽车发展、鼓励创新创业、推动开放合作等方面的政策和实践。他指出,中国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积极促进学术交流,开展高质量科普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希望未来进一步推动中德两国科技组织和科学家之间的... [阅读]
12月23日,“殊方同致 数铸文明”展览启幕暨“刘徽星”命名仪式活动在中国科学技术馆成功举办。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进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政府党组成员、山东省科协主席凌文,中国科协、中国科技馆、山东省科协、滨州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等主办单位代表,各鸣谢单位代表,以及科学家、科技工作者、科普同仁和高校师生代表等出席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度挖掘中国科学文化内涵,彰显数学在塑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