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精神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上高度契合,都承载着对人类价值的颂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和谐秩序的追求
2月14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圆满落幕。这次冰雪盛会是奥林匹克精神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又一次拥抱,让亚洲团结友谊的主旋律更加响亮。亚冬会虽已落幕,但“冰雪同梦、亚洲同心”的火种不会熄灭,和平、发展、友谊的共同愿望和追求将继续传承。
奥林匹克精神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诞生发展于不同时空条件,两者在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上高度契合,都承载着对人类价值的颂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和谐秩序的追求。
“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格言体现了人类对自我超越的不懈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强调以“生”为“天地之大德”,循“生生”之理,求“生生”之道,形成了“生生不息”的精神追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国人代代相传的自强精神、创新追求,同奥林匹克精神内在相通。
奥林匹克精神推崇“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奥林匹克宪章》阐明为建立一个和平与更为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的崇高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数千年,“和合”理念一脉相承,倡导和谐共处、和合共生,秉持“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博大情怀,这与奥林匹克精神追求的团结友爱高度一致。
正是因为彼此契合,才能不断书写相互成就的精彩篇章。从北京奥运会和冬奥会、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到尽显冰雪魅力的哈尔滨亚冬会,奥林匹克精神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次次交相辉映,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留下熠熠生辉的印记。
自强不息、拼搏不止的奥林匹克故事被不断颂扬,带来触及心灵的共鸣与振奋,让中国人历经千年积淀、融于日常生活的精神追求得到一次次激发与释放。中国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深深热爱,为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以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增添强劲动力。
每一次举办奥林匹克盛会,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向世界的一次绚丽绽放。哈尔滨亚冬会开幕式上,冰凌手绢花的独特设计融合“冰晶蓝”与“中国红”,既展现自然的凛冽之美,又承载春节的浓浓温情,丰富了各国人民对冰雪文化的想象与体味。冰雪雕技艺、方正剪纸、麦秸画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着中华民族对生活、对自然的思考感悟,借由奥林匹克盛会为世界上更多人所了解。
每一次同中国的热情拥抱,都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成功故事。从北京奥运会在4亿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到北京冬奥会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宏伟目标,中国“创造了奥林匹克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哈尔滨亚冬会首次实现100%绿电供应,依靠风能、太阳能为场馆供能,并研发“植物彩色冰”替代化学颜料,推动冰雪艺术环保转型。一个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不断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添彩。
奥林匹克精神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绽放文明之光,树立起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也映照出中国做友好合作的践行者、文明互鉴的推动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参与者的坚定抉择。
编辑:王宇
2月10日,为庆祝第七个“世界豆类日”,中国作物学会食用豆专业委员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作物基因资源与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豆类:为农业食品系统带来多样性”作物科学云沙龙。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宁波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的4位青年科学家分享了食用豆类的最新研究进展。线上线下共计4000余人参加交流。 &... [阅读]
1月21日,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年终评议举办,内蒙古自治区专家咨询委员会及内蒙古大学相关学科专家15人对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通辽市的39名学员进行了现场评议。 评议期间,各学科专家对学生提交的培养报告、课题报告和文献综述等材料进行了审阅,学员以问辩形式向专家汇报展示全年培养科研成果,专家根据学员提交材料和问辩表现情况,对学员思维能力、研究成果、创新潜质等10余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择优推选出20名优秀学员,并为其颁发图书。 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 [阅读]
1月10日,福建省科协在福州举办马军院士团队绿色科技成果推介活动。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马军,院士团队成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中欧膜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张瑛洁出席。福建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游建胜出席并致辞,省科协副主席蒋柱武主持活动。 活动中,马军作题为“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城乡绿色低碳技术研究与实践”的主旨报告,针对我国碳... [阅读]
1月9日,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京会见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主席维斯特勒和德国国家科学院院长豪格一行,就推动中德科技人文交流合作深入交换意见。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兼国际合作部部长罗晖陪同会见。 万钢对维斯特勒及豪格一行来访表示欢迎。他介绍了中国在推动经济社会低碳绿色转型、新能源汽车发展、鼓励创新创业、推动开放合作等方面的政策和实践。他指出,中国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积极促进学术交流,开展高质量科普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希望未来进一步推动中德两国科技组织和科学家之间的...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