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 讯  >> 24小时新闻  >> 查看详情

农资供应有保障吗?科技赋能力度有多强?三问春耕

来源: 新华网   日期:2025-03-03 09:08:23  点击:768 
分享: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 题:三问春耕

  新华社记者叶婧、侯文坤、许舜达

  雨水节气过后,全国春耕生产由南到北大面积展开。当前,各地春耕在农资供应、防灾保苗、科技赋能方面有哪些新进展?记者近日在新疆、山东、湖北等地采访,从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寻找答案。

  农资供应有保障吗?

  一场春雪过后,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光明村的山坡依然覆盖着积雪。而刚刚平整过的田地,因为雪水的渗入更加湿润。“最近气温适宜,天也晴了,正是播种的好时候。”说话间,村民朱进山驾驶耕种农机进田忙碌起来。

  春耕备耕离不开充足的农资供应。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三台镇天露节水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制膜机器高速运转,一卷卷崭新的地膜源源不断地“吐”出,工人们熟练地进行切割、封装、码放等作业。

  公司负责人杜新学说,公司去年引进了两条新型贴片式滴灌带生产线,生产出的贴片式滴灌带出水均匀、不易堵塞。“我们2024年9月开机生产,预计至今年4月,将生产滴灌带4万卷、地膜800吨。”
 

       目前,杭州全市早稻、晚稻和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共备种2200吨,其中早稻备种260吨,能满足春播生产需要;化肥、农药等农资库存充足,分别储备化肥36000吨、农药3125吨、农膜1750吨;提前开展拖拉机、耕整机、旋耕机、水稻插秧机检修2.12万台。

  湖北省保康县供销社主任刘世军告诉记者,当地供销系统还通过“城乡e链”网络,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农资销售服务,农户仅需在手机上轻松下单,就能够享受送货上门的便捷服务。

  多地还努力降低农户农资采购成本。山东嘉祥县采取农资“联采直供”的新模式,整合13处镇街为农服务中心的农资需求,与优质农资生产企业直接对接,将农资直供田间地头。“今年我们托管了2.3万亩小麦。采用新模式后,不仅价格有优势,运输成本也降低不少,合计节本约20万元。”嘉祥县金屯镇为农服务中心负责人尹雷说。

  防灾保苗措施有哪些?

  在湖北省保康县马桥镇中坪村,绿油油的冬小麦成方连片,长势喜人。连日来,种粮大户杨裕波特别关注当地气象、农业农村部门推送的天气预报、农业气象专报等信息,以便随时掌握天气变化,及时跟进田间管理措施。

  “种了约100亩冬小麦,之前气温低时,有少数小麦发生冻害。多亏各类信息推送及时,后续喷施叶面肥的准备都已做好,只等着气温回升开工,促进小麦由弱转壮。”杨裕波说。
 

       各地加强部门间协调和信息交流,为春季田间管理提供指导。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及时与气象部门沟通对接,印发相关通知并转发预警信息,努力减轻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优化完善了农业自然灾害应急响应机制,秉持“以预报预警为令”原则,实现应急响应“零时差”。

  病虫害监测防治,也是当下春季田间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浙江金华,当地重点开展监测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水稻二化螟等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害预警情报,指导农民适期安全用药。
 

       全国春管春耕工作由南向北陆续展开。近日,农业农村部派出5个工作组,分赴10个粮油主产省份,指导各地因地因苗加强春季田管,切实防范春旱、“倒春寒”等灾害,落实落细各项政策,不误农时抓好春耕春播,确保应播尽播、种在丰产期,夯实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科技赋能力度有多强?

  嘉祥县金屯镇贺李胡村种粮大户张春杰管理的400余亩麦田新绿初绽。2月下旬开始,小麦陆续返青。得益于乡镇安装的田间传感器,张春杰点点手机就知道哪块地“渴了”“饿了”。

  “你看这片地块,土壤含水量比较低,等温度稳定了就要用水肥一体化设备浇水。2天时间就能浇完,节水、省人工又浇得匀,每亩可增收近200元。”张春杰说。
 

          科技种粮,节本增效。杨裕波成立了丰农兴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购置了2台无人机,为自己的100亩和周边的约400亩农田提供精准施肥施药服务。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现代农业机械已经成了种粮好帮手。无人机会沿着设定航线在田间穿梭施肥,一亩田一两分钟即可完成。”杨裕波说,种地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高效作业有助于抢抓农时,确保适时生产。

  针对早稻生产,浙江省充分利用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点,积极发展面向小农户的早稻生产社会化服务,推动早稻扩面增产。

  在位于浙江杭州的田立方·临平未来农场,智慧农林物联网系统正对450亩油菜进行智能监控与科学指导。大棚内,营养液代替土壤,既能节水节肥,又能提高蔬果产量。

  田立方·临平未来农场项目负责人表示:“通过我们这个气雾栽培技术,能让番茄和生菜的种植节水率达到90%,节肥率达到95%,产量能提高大概五倍。”
       抓好春季农业生产,为夺取全年粮油丰收打牢基础、掌握主动,意义十分重大。目前,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正与广大农民一起,坚决打好夺取全年粮油丰收第一仗,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编辑:王宇

相关新闻

  • 2024第八届全国集群智能与协同控制大会召开 2024第八届全国集群智能与协同控制大会召开

    11月23—25日,第八届全国集群智能与协同控制大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本届大会由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主办,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集群智能与协同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十院十部、贵州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复杂产品智能制造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飞行器一体化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全国重点实验室、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无人飞行系统先进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空天防御创新中心、高功率微波集成应用创新中... [阅读]

  • 2024年陕西省技术经理人培训班在西安举办 2024年陕西省技术经理人培训班在西安举办

    11月26日至27日,由陕西省科协主办的2024年技术经理人培训班在陕西省西安市举办。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园区、相关部门及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等的200余名学员参加培训。 培训围绕初级技术经理人应知应会的基本能力、工作实务中的具体问题,邀请永嘉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黄振东、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鲁露副秘书长、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培训部主任刘小燕、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孙那、陕西省技术经理人协会副会长朱婉荣等专家,分别从技术经理人职业概述、法律法规、金融、知识产权、成果孵... [阅读]

  • 浙江省科协举办“‘从宇宙触角’伸向‘时间前沿’”主题科普活动 浙江省科协举办“‘从宇宙触角’伸向‘时间前沿’”主题科普活动

    10月30日,“科学咖啡馆”活动在浙江省科协大楼举行。 活动现场,射电天文学家、“中国天眼”原首席科学家李菂与大家分享了“探测动态宇宙:法拉第到格罗斯曼”;之江实验室工程专家王钧、浙江工业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姚信威则分别带来了“AI与天文数据融合分析”“群体智能和群智计算:人机共生新时代”。之后的圆桌对话环节中,几位专家与之江实验室高级研究专家陈... [阅读]

  •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左宁一行来闽调研福建省下一代信息网络应用及发展情况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左宁一行来闽调研福建省下一代信息网络应用及发展情况

    9月28日至30日,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左宁,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宏,及来自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20多位专家,来福建开展福建省下一代信息网络应用及发展情况调研。 调研期间,召开了“福建省下一代信息网络应用及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研讨会,院士、专家和福建省工信厅、省通信管理局、省数据管理局等有关负责人围绕推进福建通信与感知一体... [阅读]